首页 / 数据产品 / 按文献浏览 / 天山北坡巴里坤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天山北坡巴里坤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引用方式:

李小锋. 天山北坡巴里坤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 兰州大学, 2012.

文献信息
标题

天山北坡巴里坤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年份 2012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必然引起区域内景观格局的联动反应,分析特定地域不同时相的景观格局,可明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与相关生态过程,更是深入解析景观结构变化内在机制的策略。国家政策和各类生态工程均能引起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因此研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是评价国家政策或生态工程绩效的重要方面,也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我国关于景观格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格局动态,农业景观格局动态,森林景观格局动态,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几个方面。以荒漠为背景基质的我国西北地区,面积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1.4%,近年来先后实施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城镇化建设,牧民定居等众多生态工程和政策,但目前我国关于荒漠基质背景下景观格局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新疆巴里坤县为例,基于多时相的遥感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了巴里坤县近28年来的景观变化过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巴里坤县28年来景观类型虽然数量有所波动,但草地和未利用地是景观主体的格局并没有显著改变。6种景观类型表现为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而草地、耕地、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林地面积增加,但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仍然以大斑块为主,呈聚集镶嵌分布。 2巴里坤县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化程度逐渐降低,而异质性加强。1980年到2008年间,耕地和居民及工矿用地斑块数量增加,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和水域类型斑块数明显减少,整体景观斑块数呈逐渐减少,斑块密度和斑块边缘密度减少,斑块平均面积增大,最大斑块面积和连接度均减小,景观异质性程度增加。 3巴里坤县景观分维数增加,稳定性减少。巴里坤县斑块特征变化表现为景观分维数增高,而稳定性指数减小,各个景观类型的相对稳定性为:居民及工矿用地>水域>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 4巴里坤县景观组分变化速率加快,而各类生态工程和气候变暖是主要驱动因素。巴里坤1994-2008年较1980-1994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动态度增加,说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加快,而景观组分变化最快时期正值农业畜牧业大发展时期,全球变暖使水域面积减小,导致牧民四季游走随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逐渐向集中定居转变,从而增加了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等一系列的链锁效应。

PDF 此文献未收录 PDF(如何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