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产品 / 按文献浏览 / 额济纳绿洲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额济纳绿洲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引用方式:

陈维强. 额济纳绿洲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文献信息
标题

额济纳绿洲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年份 2010
摘要

本文选择额济纳绿洲研究对象,运用RS以及统计学技术,利用2000年和2007年Landsat TM/ETM+两期遥感影像为本底数据,解译获得额济纳绿洲两期的景观类型分布图;通过计算获得的景观格局指数量以及反映景观类型动态变化的转移矩阵,分析研究区在黑河分水工程启动后7年内景观格局特征和景观动态变化;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了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旨在为绿洲植被恢复提供数据基础,和空间决策依据。 景观动态分析表明:有林地、灌木林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难利用土地和裸土地主要为转出类型,耕地、疏林地、河渠、城镇以及盐碱地主要为转入类型。主要转向有:有林地主要转向灌木林地、疏林地、草地;灌木林地主要转向草地、耕地、盐碱地;中覆盖度草地转向耕地、高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主要转向盐碱地;难利用土地主要转向城镇;裸土地则主要转向河渠、耕地、草地、灌木林地。 景观格局分析表明:7年间,额济纳绿洲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格局趋向于简单,存在高多样性的景观类型,但受破碎化的影响使得各景观趋于均质。其中耕地面积与斑块数量增加,在绿洲景观中呈现出破碎化趋势。有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减少,斑块数增加,破碎分布于绿洲景观;疏林地因有林地的退化而面积增多;草地景观因受环境影响极容易产生转变,具有极高的动态度,破碎分布于景观中。河渠、城镇景观面积的增加,则是社会发展以及经济需要而建设的;未利用地中难利用地和裸土地面积减少,而盐碱地正向着林地与草地景观扩张。 采用主成分分析对15个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排除总人口数与径流量。认为剩下的人均GDP、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第一产业、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末牲畜存栏头数、全部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总产值等13个是绿洲景观变化的主导因子,并将其分为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4个因素加以分析。

PDF 此文献未收录 PDF(如何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