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高山植物多样性起源”科学发现数据集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发布

[2020-10-07]   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陈家辉博士   来源 :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近期,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适应策略”项目科研骨干、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陈家辉博士(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孙航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和杨永平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科研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Genome-wide analysis of Cushion willow providesinsights into alpine plant divergence in abiodiversity hotspot”的论文,为横断山高山植物多样性起源提供了证据。

青藏高原,尤其是其东南边缘的横断山具有丰富的高山植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地区之一。研究人员以青藏高原特有、横断山为分布中心的典型的高山冰缘带杨柳科柳属垫状植物小垫柳(Salix brachista,英文名Cushion willow)为研究对象,使用二代(Illumina)、三代(PacBio+Nanopore)以及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Hi-C)等手段获取了小垫柳一个雌性个体的高质量基因组。以此为参考基因组对涵盖小垫柳分布区的14个种群的77个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了约160万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NP),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垫柳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演化模式等群体遗传学和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横断山的快速隆升造成的复杂地形地貌、多样生境和剧烈气候波动等是导致物种种群分化的重要因素,而种群的分化往往是物种形成的前提,因此,这些因素可能是横断山丰富的高山植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该论文的部分研究数据已制作成科学发现关键数据集,数据集名称为青藏高原高山植物小垫柳基因组组装数据集(2019)”,包含青藏高原高山植物小垫柳Fasta格式的基因组组装文件,包括核苷酸(DNA)、核糖核酸(RNA)、蛋白质编码序列(Protein)序列数据,以及gff格式的基因组组装注释文件。目前,该数据集已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https://data.tpdc.ac.cn)发布,可在线公开获取。

数据集链接 https://data.tpdc.ac.cn/zh-hans/data/e192e8e6-c02b-4c13-bac1-3b33b06f55ec/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3128-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