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被功能型(PFT)是根据植物种的生态系统功能及其资源利用方式而对宠大的植物种进行的组合,每一种植被功能型共享相似的植物属性,是将植物种的多样性简化为植物功能和结构的多样性。植被功能型的概念受到生态学家特别是生态系统建模者的推崇。其基本假设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动态可以通过有限的植被功能型表达和模拟。目前,植被功能型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地理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陆面过程模型和全球动态植被模型,如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陆面过程模型已经将原来用土地覆盖信息变为应用植被功能型图(Bonan et al., 2002)。植被功能型已经被用于动态全球植被模型(DGVM)中,用以预测全球变化情景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参考全球植被功能型分类体系,根据模型需求,将土地覆盖类型与植被功能型合并考虑,确定该数据的分类体系下表。 1、植被功能型分类体系 1 Needleleaf evergreen tree, temperate 2 Needleleaf evergreen tree, boreal 3 Needleleaf deciduous tree 4 Broadleaf evergreen tree, tropical 5 Broadleaf evergreen tree, temperate 6 Broadleaf deciduous tree, tropical 7 Broadleaf deciduous tree, temperate 8 Broadleaf deciduous tree, boreal 9 Broadleaf evergreen shrub, temperate 10 Broadleaf deciduous shrub, temperate 11 Broadleaf deciduous shrub, boreal 12 C3 grass, arctic 13 C3 grass 14 C4 grass 15 Crop 16 Permanent wetlands 17 Urban and built-up lands 18 Snow and ice 19 Barren or sparsely vegetated lands 20 Bodies of water 2、制图方法 中国1公里植被功能型图是根据Bonan等(Bonan et al., 2002)提出的土地覆盖与植被功能型转换的气候规则,对MICLCover土地覆盖图(冉有华 等,2009;Ran et al., 2012)进行转换。MICLCover土地覆盖图是融合了2000年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植被图集(1:100万)的植被型、中国1:10万冰川分布图、中国1:100万沼泽湿地图和MODIS 2001年土地覆盖产品(MOD12Q1)的最新发布的土地覆盖数据,采用IGBP土地覆盖分类系统。评价显示,其可能是目前存在的全国1km尺度上精度最高的土地覆盖图。气候数据利用何杰等(2010)发展的1981-2008年的空间分辨率为0.1度、时间分辨率为3小时的中国大气驱动数据,是我国现存的在全国尺度上具有最高时空分辨率的气候数据,该数据融合了Princeton 陆面模式驱动数据(Sheffield et al., 2006)、GEWEX-SRB 辐射数据(Pinker et al., 2003)、TRMM 3B42 和APHRODITE 降水数据以及中国气象局740个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根据RanYouhua等(2010)的评价结果,GLC2000在目前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中,具有相对较高的精度,且其分类系统中没有混交林这一类,因此MICLCover土地覆盖图中的混交林利用GLC2000 (Bartholome and Belward, 2005; 徐文婷 等,2005)中的信息进行了替换。该数据可用于陆面过程模型等相关研究中。

    查看详情
  • 青藏高原流域边界数据集使用2000年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任务收集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RTM DEM 数据、参考河流、湖泊等水系辅助数据,利用arcgis水文模型,分析、提取河网,将青藏高原划分为AmuDayra、Brahmaputra、Ganges、Hexi、Indus、Inner、Mekong、Qaidam、Salween、Tarim、Yangtze、Yellow等12个子流域。其中研究区外围边界是基于2500米等高线。

    查看详情
  • DEM是数字高程模型的英文简称(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流域地形、地物识别的重要原始资料。DEM 的原理是将流域划分为m 行n列的四边形(CELL),计算每个四边形的平均高程,然后以二维矩阵的方式存储高程。由于DEM 数据能够反映一定分辨率的局部地形特征,因此通过DEM 可提取大量的地表形态信息,这些信息包含流域网格单元的坡度、坡向以及单元格之间的关系等。同时根据一定的算法可以确定地表水流路径、河流网络和流域的边界。因此从DEM 提取流域特征,一个良好的流域结构模式是设计算法的前提和关键。 高程数据图是根据中国1:25万等高线和高程点形成的1km数据,包括DEM、山影(hillshade)、坡度(Slope)、坡向(Aspect)图 数据集投影: 两种投影方式 : 正轴割圆锥等面积投影 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105、25、47) 大地坐标WGS84坐标系

    查看详情
  • 本数据集是一个包含接近36年(1983.7-2018.12)的全球高分辨率地表太阳辐射数据集,其分辨率为3小时/逐日/逐月,10公里,数据单位为W/㎡,瞬时值。该数据集可用于水文建模、地表建模和工程应用。该数据集是基于改进的物理参数化方案并以ISCCP-HXG云产品、ERA5再分析数据以及MODIS气溶胶和反照率产品为输入而生成的。验证并和其他全球卫星辐射产品比较表明,该数据集的精度通常比ISCCP-FD、GEWEX-SRB和CERES全球卫星辐射产品的精度要高。该全球辐射数据集将有助于未来地表过程模拟的研究和光伏发电的应用。

    查看详情
  •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调查的中国1:1000000比例尺土壤图和8595个土壤剖面图,以及美国农业部(USDA)中国区域土地和气候模拟标准,开发了一个多层土壤粒度分布数据集(砂、粉土和粘土含量)。 采用多边形链接方法,结合土壤剖面和地图多边形之间的距离、剖面的样本大小和土壤分类信息,推导出砂、粉土和粘土的含量分布图。该数据集分辨率为1公里,可用于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和气候建模。 数据特征 投影:GCS_Krasovsky_1940 覆盖范围:中国 分辨率:0.00833 度(约一公里) 数据格式:FLT, TIFF 取值范围:0%-100% 文件说明 浮点栅格文件包括: sand1.flt, clay1.flt –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flt, clay2.flt –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psd.hdr – 头文件: ncols – 列数 nrows – 行数 xllcorner – 左下角纬度 yllcorner – 左下角经度 cellsize – 单元格大小 NODATA_value – 空值 byteorder - LSBFIRST, Least Significant Bit First TIFF 栅格文件包括: sand1.tif, clay1.tif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tif, clay2.tif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查看详情